close


1948年,當時由西部搬到花蓮來的曾水港老先生(那時還是年輕的曾水港先生),突然之間就開始推著腳踏車在花蓮街頭賣麻糬。由於堅持客家本色,全部由糯米磨製,加上內餡材料札實,口感絕佳,也因此逐漸受到花蓮人的喜愛。



只不過,賣了幾十年,愛吃的,還是只有部分花蓮當地人,觀光客只知阿美小米麻糬、白梅、剝皮辣椒等等花蓮名產,根本不知還有這麼一家腳踏車麻糬。將「曾」字號麻糬推上舞台的,是現在「曾記麻糬」的老闆跟老闆娘,也就是曾水港的女婿與女兒、董晟洲與曾惠娟夫婦。一位花蓮當地居民表示,民國76年,因為不景氣,原本從事大理石工作的董晟洲,決定開始與妻子曾惠娟一起賣麻糬,跟曾老先生一樣從推腳踏車叫賣開始,賣到後來自己開店面,再賣到跟中華電信一起把麻糬e化上網,不斷的廣告與曝光,也從此打響「曾」字號麻糬的名聲,並讓曾記麻糬成功企業化,成為花蓮當地著名美食。



不過,因為種種因素,曾老先生並未力挺這家由女兒與女婿經營的「曾記麻糬」,反倒是在曾記麻糬已經打響名號後,於90年9月,由大兒子曾盛明出馬,在全無資本下,與一位出資者共同合作,全新推出「曾家麻糬」,並於花蓮市中華路開設本店。



現在的曾老先生,跟大兒子一起住在花蓮吉安車站對面,平常就是逛逛大街、找找鄰居,當年賣麻糬的腳踏車,現在就擺在「曾家麻糬」中華路的店面內。(圖/曾水港老先生的麻糬腳踏車/陳志東攝影)



為什麼曾老先生不跟女兒女婿一起過好生活?為什麼要讓兒子在全無資本的狀況下重新開創一個全新的「曾家麻糬」?這是曾家家務事,買麻糬就買麻糬,別問那麼多!況且現在兩家各自經營、和平相處。重點是,到底哪一家好吃?



據了解,在曾老先生的堅持下,現在的「曾家麻糬」,還是像當年一樣講究外皮與內餡的札實,外皮全部都是當天清晨4點起床後由糯米磨製而成,口感綿密,不會粘牙粘喉嚨,而且每天都有限量,賣完就不再賣。但相對,曾家麻糬的創新口味也比較少,不會有像冰淇淋麻糬之類、曾老先生無法接受的口味。



「曾家麻糬」所有的麻糬都會在當天銷完,賣不完的,就會分送鄰居,或是讓員工帶回家自用,前往購買,不用擔心買到前一天的麻糬﹔而所有的麻糬,也堅持不賣給國外旅行團,因為擔心這些國外觀光客放了幾天後才帶回去,影響麻糬的新鮮度,砸了曾家招牌。



如果是台灣顧客購買,曾家麻糬也一定會提醒要在24小時內吃完,吃不完一定要放冷凍庫,然後再煎或烤。員工表示,有些顧客還特別喜歡這樣吃,故意買回家不吃直接冰,到時再用烤箱烤來吃,品嚐這種帶著新鮮糯米香氣的烤麻糬。



還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,由於曾盛明先生本身有些許聽力障礙,體認到殘障人士謀生不易,所以店內的工作人員,有一部分都是領有殘障手冊的身心障礙朋友。



相對的,打響「曾」字號麻糬的「曾記麻糬」,就有比較多的創新口味,像是椰子、冰淇淋、水果等等多種創新口味統統有,整個感覺也比較年輕有活力,加上開店歷史已經7年,所以不論行銷或媒體形象,都比曾家來得更有活力。(圖/曾記麻糬中華路分店店面/陳志東攝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emontree033 的頭像
    lemontree033

    這是給咩樂吃字的地方

    lemontree0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